近期雨雪天氣給當前設施大棚作物生產帶來較大影響,為切實做好災后恢復生產工作,2月26日宿遷市農業(yè)技術綜合服務中心印發(fā)受損設施大棚作物恢復生產技術指導意見,科學指導設施大棚修整、重建,加強棚內作物生產管理。
一、盡早整修加固大棚。要對受損設施大棚分類,確定修復利用可行性,采取拆除重建、架設臨時支撐物、修整加固再利用等措施,盡早恢復生產。一是對于完好的大棚設施和棚架輕微受損的(輕微傾斜變形、薄膜破損、人能進棚,經簡單修整即可正常使用的大棚設施),要盡快在棚室內出現(xiàn)變形的位置,增加鋼架或竹竿、木棍等作為支撐桿件,桿件下方墊放磚頭,增加桿件與地面的接觸面積,提高抗壓能力。利用加溫結合物理頂沖的方式加速除雪化冰,要盡早清除棚面積雪冰塊,防止大棚倒塌災情進一步擴大。二是對于塌陷的鋼架拱棚,如果外層薄膜完好,設施內作物受害較輕的,要抓住黃金時期,盡快清除棚面積雪和冰凍,采用小型水泵抽出凹陷處積水,然后在棚室內部架設支桿,撐起棚架,修整彎曲處,盡最大可能利用原有棚室恢復作物正常生長,待氣溫回升后再重新修整大棚骨架。修繕除雪過程要確保人身安全,防止發(fā)生次生災害。三是對于損毀無修整價值的連棟避雨棚、連棟溫室和部分日光溫室,要盡快排除田間積水,組織人員進田清理薄膜、鋼架等棚體構件。提前準備鋼管、薄膜等建材,盡快組織重建,重建要遵循相關技術規(guī)范和標準。
二、科學采取補救措施。要及時發(fā)動各方力量,組織技術人員,深入調查生產受災情況,針對不同災情程度,因地制宜,因時制宜,組織農技人員進村入戶到田,按照一戶一策,研究制定和落實具體減災降損補救方案,提供技術支撐。一是分類挽救棚內作物。棚內作物是葡萄的,要利用土壤濕度大、松軟的有利條件,盡快扶正葡萄樹體,同時綁縛臨時支桿,待土壤濕度適宜時,在樹盤附近培土固定;少部分折斷的葡萄,可以修剪重新定干,或者修整斷面,綁縛薄膜,讓折斷處愈合。棚內作物如果是可以上市的蔬菜,要盡快采收,減少損失。對于凍害輕微、仍可生長的蔬菜和西甜瓜,可以架設臨時小拱棚和覆蓋棉被,保住秧苗;如果秧苗萎蔫或死亡較多,要盡早補苗或換茬。二是強化溫光管理。近期氣溫仍然偏低,要在大棚內增設小拱棚,晚間多層覆蓋加強保溫,防止因融雪降溫,再次造成凍害,結合加溫塊、移動式電熱風機、
熱風爐等加溫設備進行增溫;利用補光燈補光,同時要防止陰后初晴強光直射、升溫過快,造成“閃苗”。可采取下放保溫被、覆蓋或內搭遮陰物、間隔揭除覆蓋物等措施減弱陽光直射強度。三是加強肥水管理。低溫陰雨天不宜澆水施肥。晴天可適當采用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以及含鎂、鋅、硼等中微量元素肥料,或者噴施碧護、甲殼素、油菜素內酯等植物生長調節(jié)劑,提高作物抗逆性,促進植株恢復。四是加強病害防控。根據天氣情況,利用晴好天氣中午前后,在不引起棚室溫度驟降的情況下,選擇設施背風面適當通風,降低棚室濕度,可在棚室內壟溝中,鋪墊玉米與稻麥碎秸稈、稻殼、鋸末等吸濕物料,雨雪過后應及時選用粉劑或煙霧劑類殺菌劑防治病害,要重點預防低溫高濕病害。一般可選擇防治真菌性病害和細菌性病害的2-3種藥劑復配后使用。苗期要注意猝倒病、立枯病、灰霉病等病害防治。
三、迅速組織改種換茬。對受災嚴重或造成絕收的田塊,要盡快排除積水,降低田間濕度,結合茬口和市場前景,選擇適宜改種作物。一般可改種豆類、茄果類、瓜類、葉菜類蔬菜和鮮食的糧油作物。一是豆類蔬菜和糧油作物,豆類蔬菜常用品類主要有鮮食毛豆、四季豆、豇豆等,糧油作物主要有甜玉米和春花生,為了保證正常出苗,一般采取覆地膜穴播方式種植。二是茄果類蔬菜,常用品類主要有茄子、辣椒、西紅柿等,一般采取穴盤育苗、移栽定植方式,育苗要采用集約化育苗、浸種遮光育苗等技術,縮短育苗時間,確保秧苗數量和質量。三是瓜類蔬菜,常用品類主要有黃瓜、絲瓜、西葫蘆等,一般采取催芽直播方式種植,也可采取育苗、移栽定植方式。四是葉菜類蔬菜,常用品類主要有春蘿卜、香菜、莧菜、茼蒿、青菜(雞毛菜)等,一般采取起畦直播方式種植,當前要在畦面架設小拱棚方式,提高地溫,保證出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