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技術支撐。加強與川農大、省市農科院等科研院校深度合作,推廣機械化秸稈打包收儲、秸稈腐熟還田、生物質燃料發(fā)電技術等先進實用技術。1-11月,舉辦20余場次技術培訓,引進專業(yè)技術人才80名。
二、主體壯大。建立完善“企業(yè)+收儲運中心+收儲點+農戶”“專合社+收儲運點+農戶”“經紀人+農戶”等秸稈收儲運模式,推動新型經營主體同農戶合作共贏。今年以來投入各類資金300余萬元,新建秸稈收儲運站點6個、累計120個,新培育秸稈規(guī)?;C合利用主體2家、累計140余家。
三、體系健全。優(yōu)化秸稈綜合利用空間布局,建設肥料化飼料化利用區(qū)等4大空間片區(qū),構建“秸稈離田、收儲與綜合利用一體化”的全域全量綜合利用體系。預計2023年全市秸稈可收集量283萬噸,秸稈綜合利用量275.4萬噸,秸稈綜合利用率達97.31%。